欢迎光临牛辩网刑事律师咨询平台!

在线律师免费咨询热线

400-077-1488

当前位置:牛辩网 > 刑事罪名 >

造谣传谣者将会面临怎样的处罚?

文章出处:深圳刑事律师咨询 责任编辑:刑事辩护律师 人气:发表时间:2022.10.14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很多网民因为网络匿名而认为自己可以随意发言,不注重自己的言行,甚至造谣传谣,殊不知网络并不是非法之地,那么,这些造谣传谣者需要受到怎么样的法律处罚呢?

  依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造谣传谣怎样进行处罚,要依据造谣传谣的情形而定,如果造成严重影响的,是可以按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造谣传谣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因此,即便在网络上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千万不要以为网络就是非法之地,否则一定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
预约专家
预约专家
法律专家为您解决
疑难问题!

立即咨询

服务资讯
服务资讯
周一到周日

立即咨询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400-777-1488
服务热线免费咨询

立即咨询

团队服务
团队服务
一个法律团队为您
一个人服务

立即咨询

相关推荐

(RECOMMEND)

免费咨询

(FREE CONSULTATION)